辛集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辛集新闻网

辛集新闻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沧州制造转型故事丨“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再提速

来源:今日渤海网 编辑:张新悦 时间:2024-11-09 15:30:4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沧州市积极抢抓战略机遇,通过机制创新、平台支撑、资源共享,加快构建“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模式,让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沧州落地生金。

近日,记者走进企业车间、研究院,实地探访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故事。

10月29日,在海派特智能化设备(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 在组装海水淡化膜装备。

60家京津等地的药企沧州“安家”

10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走进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二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清洗氟尿嘧啶生产线上的结晶釜、离心机等设备。

“这条氟尿嘧啶生产线刚生产完3批药品,我们正准备为客户发货。”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执行总经理眭谦说,“氟尿嘧啶是我们从北京转移到这里生产的10个产品之一,它是一种抗肿瘤的原料药。分公司落户园区后,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供给总公司使用的同时,还销往国内外多地。”

眭谦介绍,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制药企业,是中国叶酸领域最大的生产制造企业之一,最早原料药生产地在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北京出台产业疏解目录,要求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在2017年底前退出北京。

“协同发展为北京药企提供了新机遇,特别是异地监管,可为产业转移和快速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眭谦说,原料药的自给对于药企发展很重要,加工生产原料药可确保产业链的完整,有利于药企自身发展壮大。

在我国,药品生产实行属地监管,药企必须在注册地进行生产、接受监管,不能跨地域生产,否则只能重新进行药品审批。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实现在沧州生产“北京药”。

“异地监管解决了新药品转化周期长的难题。”眭谦说,园区不仅创新了监管机制,还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审批服务、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分公司自2018年建成投产以来,在这里发展得很顺利。

越来越多的北京药企来沧州寻找发展空间。目前,北京、天津等地60家医药企业已入驻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沧州市加强产业研发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化学合成药物,围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业链夯实创新链条,加快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品公共实验平台、中试基地、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沧州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科技成果,打造国家级绿色原料药基地。

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

10月29日,位于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对中空纤维柱式膜组件进行灌胶封装。不久,全部组装完毕的这批中空纤维柱式膜组件将应用到海水淡化膜装备中。

“中空纤维柱式膜组件中使用的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这款产品的成功量产得益于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朗说,“我们把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引进来,在这里进行转化,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9月,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和海派特智能化设备(河北)有限公司成立,他们将天津工业大学王亮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智能化与模块化膜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转化于此。

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作为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分离膜研发生产,开发了系列高性能中空纤维分离膜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预处理等领域。

“我们总公司是依托天津工业大学技术孵化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建立初期,我们到沧州考察,发现这里不仅可以提供宽敞的厂房、项目资金支持,还有良好的膜产业发展基础,这些条件都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方朗说,公司从建设生产线到中试,再到项目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年产值实现近2000万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平台建设是重要支撑。2022年6月,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将天津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优势和沧州市的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相结合,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聚集、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被认定为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推动更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

沧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对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快打造更多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构建“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模式。

目前,沧州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13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40亿元。

10 月 29 日,在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生产车间, 工人在查看设备。 

创新引领培育更多集群“领跑者”

10月28日,走进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在液态模锻生产线旁有序地忙碌着。浇注、液压成型、工件取出……不一会儿,一把把防爆锤被生产出来。

“这款防爆八角锤是我们与北京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专利产品,研发它的关键在于工艺的创新。”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宁介绍,防爆八角锤应用了北京交通大学研发的铍青铜和铝青铜防爆锤成型技术,不仅缩短了工艺流程,还提升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这款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等行业。

北京和天津是科技成果的研发高地。为了集聚创新资源,2020年,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河北省安全工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安全工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可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李宁说,公司从加工小榔头起家,到如今可以生产1000多个系列1万多个规格的防爆工具,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

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常注重科技创新,专门成立了技术中心与工业设计中心,现拥有技术人员68名,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和工艺改造,目前已拥有国家专利148项。2002年至今,公司一直负责修订、起草防爆工具国家标准。

作为泊头铸造产业集群的“领跑者”企业,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集群企业打造创新链提供了示范。近年来,泊头市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推动铸造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培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沧州市出台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推进方案,为“领跑者”企业培育提供上市、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强链补链、金融助力等支持。坚持龙头领跑、品牌打造,提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引领能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