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辛集新闻网

辛集新闻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破“碱”生“金”“白土地”上“粮满仓”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编辑:张新悦 时间:2024-11-05 18:16:08

沽源有着张家口面积最大的盐碱地。远看白茫茫,实则是泛着白光的盐碱粒儿。

如何在盐碱地里实现粮满仓?如今,那一株株红的、紫的、黑的、白的藜麦迎风直立,给出了答案,也为沽源县撬动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农民致富的硬杠杆。

打造坝上“米粮川”

省农业农村厅耕保中心反馈图斑显示,沽源县有盐碱耕地共计11.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9%,主要以碱性土壤为主,分布在九连城镇、西辛营乡、平定堡镇和白土窑乡等12个乡镇。

镜头里俯瞰沽源,湖泊、淖尔相连,周围则是成片的草滩。“草滩周围很容易形成盐碱地,这些土地极容易板结、返碱。”沽源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尹建国说。

沽源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部分土壤严重盐渍化,过去被形容为“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几乎是不毛之地。不得已,村民们在盐碱度低的土地和坡地上尝试种植莜麦、牧草、胡麻等。天寒地冻,一亩地打上100多斤粮食都算高产。为此,沽源县通过耐盐碱品种(藜麦)选育推广、土壤深松、增施有机肥、土地平整、轮作倒茬、地膜覆盖、硫磺粉减低盐碱度等方式改良盐碱地属性,“以地适种”。目前,沽源县种植1.1542万亩示范田,全部配备了配套改良措施,适生品种以及配套改良措施、栽培技术措施落地见效。

在黄盖淖镇社新村,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基地里一片平整,牛羊正在收获后的田地里觅食。此前,这里是数百亩的盐碱地,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久恩农业通过深耕30公分,深松40公分,高垄排碱,增施酸性肥料为底肥,生育期随灌溉施用硝酸类等肥料的方式,将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沃野良田。在九连城河子村,永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700亩西兰花、散菜花,他们通过滴灌排碱、施用盐碱地专用有机肥、矿源黄腐酸钾等方式,打造起一座座蔬菜王国……

在沽源,更多的盐碱滩变成坝上“米粮川”。

破“碱”生金焕新机

盐碱地开发利用,“以种适地”筛选培育耐盐碱优质作物是关键。

2013年,一种被称为植物黄金的藜麦第一次进入沽源县盐碱地治理的考察项目。藜麦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仿佛与生俱来便是与盐碱地抗衡的。

在沽源县二道渠乡大梁底村藜麦联合育种基地,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李悦有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他们的研发成果“坝藜1号”。偶然机会,他发现沽源县盐碱地面积广泛逐步开始小范围选育藜麦品种。近年来沽源县出于“地下水禁采限采”政策的实施,急需一种农作物替代蔬菜种植,藜麦恰能满足这些要素条件。李悦有团队便开始在沽源盐碱地上繁育藜麦种。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发,他们现拥有种质资源鉴定材料和低代单株材料3000余份,成功研发出优势株系200多个,对照品系60个,并将坝藜1号、坝藜2号品种成功转化给沽源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沽源不断推动藜麦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沽源县农业龙头企业,车间内全自动的藜麦米生产线快速运转。经过清理、去石、脱壳、精选等一系列工序后,一袋袋谷麦郎品牌藜麦米快速下线,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还开发了藜麦花胶、藜麦膳食粥、三色藜麦脆等特色食品。

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永刚说:“我们从2014年起引进藜麦,与中国农科院藜麦育种团队经过调研考察、研究论证,拥有了科研成果“冀藜2号”和“冀藜3号”,打破了华北地区不能生产藜麦的历史。”

四道营村是白土窑乡最大的藜麦种地区,白土窑乡则是全沽源县最大的藜麦种植区。四道营村村支书阎海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亩均产350斤、收购价格每斤5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750元,扣除成本,净收入约1150元。”收益上的变化带动了很多种植户、合作社科学种植,大大提高藜麦良种良法的覆盖率。

补强藜麦产业链

在直播间里,沽源生产出的藜麦面粉、饼干、代餐粉等美味拥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

科技助力,让盐碱地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浓重。今年,“北麦生态”的研发中心成功入驻沽源经开区北区的藜麦产业“园中园”,这是沽源县为形成藜麦产业规模聚合效应,延伸产业链条而精心打造的新格局。沽源补强藜麦产业链,高标准规划了占地200亩的藜麦产业园,可承载10家以上藜麦加工企业入驻,目前已引入藜麦食品精深加工、藜麦精酿啤酒等项目进驻,处处飘动藜麦香。

近年来,沽源县聚焦“打造全国藜麦产业特色高地”目标,狠抓品种繁育、项目招引、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持续培强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加速壮大,沽源还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设立14个藜麦种植基地、2个藜麦育种基地,选育适宜坝上地区种植的藜麦优质品种20多个……如今,这里成为藜麦品种培育的摇篮。“今年,沽源县藜麦种植面积再创新高!达到8.5万亩,是华北地区种植规模最大的藜麦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六分之一的藜麦都出自这里,年产值突破亿元。”尹建国兴奋不已。

在蒹葭一水间,沽源县探索出一条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有效路径,打造出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责任编辑::张新悦